7月13日下午,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师讲坛第65期暨“青师优能计划”系列讲座第37期、名师讲坛第66期暨“青师优能计划”系列讲座第38期、名师讲坛第67期暨“青师优能计划”系列讲座第39期在汇文楼750室举办。我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恩富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正图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张杨副教授作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秋主持,学院师生代表到场聆听学习,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首场讲座邀请程恩富教授作题为“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20个自主理论”的专题讲座。程恩富教授作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创立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在理论建构和政策主张上具有鲜明特色和深远学术影响力。

讲座中,程恩富教授首先介绍了“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立发展过程及创新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提出“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的综合方法论。其次,他阐释了创新的现代政治经济学自主性体系,提出构建“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国家经济过程、国际经济过程”的“五过程法”和“渺观、微观、中观、宏观、宇观”的“五观”现代政治经济学新体系。此外,讲座还系统呈现了他的系列创新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资源需要双约束论、利己利他经济人论、公平效率同向变动论等二十个创新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程恩富教授的讲座逻辑严谨、深入浅出,既有对基本原理的深刻阐释,又有结合中国实际的创新思考,师生们积极互动交流,学术氛围浓厚。

当日第二场讲座邀请李正图教授作题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学理阐释”的讲座。李正图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经济循环中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升级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将科技和生态纳入循环体系,形成“科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态”六环节的国民经济循环新框架。他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创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相关全会精神,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循环理论。

第三场讲座邀请张杨副教授作题为“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研究”的讲座。张杨副教授围绕“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基于中国实践的体制机制创新路径。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强调新型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构建新型生产关系需要从具体体制机制层面入手:一是改革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完善内需体系,三是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四是调整对外开放格局。此外,他还提出以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王秋在总结中表示,三位专家的讲座将重大理论问题阐释得透彻清晰,为师生带来诸多真知灼见。本次系列讲座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注入创新活力,丰富了学科内涵,助力师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发展成果,搭建了近距离接触顶尖学术思想的平台,对提升学院师生的学术素养、理论视野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