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工作方案》相关要求,4月25日14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联合开展了“学院领导进课堂”暨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调研工作。3个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进入课堂听课之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培军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情况以及开展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调研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在探索思政课分类教学的具体路径,现在联合其他兄弟学院开展这项调研工作,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一站式开展“沉浸式、体验式、解剖式”调研,请兄弟学院领导和教师代表走进课堂一起“把脉问诊”,切实助力推动学校思政课教学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秋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本次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调研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流程。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学校党委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坚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将推动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作为检验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成果。思政课教学创新工作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探索符合校院实际、学生实际和专业实际的课改道路。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在不断尝试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希望与其他学院联合行动,将思政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如何从专业角度对接“三全育人”的可行性路径,突出对学生的知识塑造和能力培养。本次调研汇聚3个学院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大家与学生一起共同体验思政课堂教学实际效果,根据各学院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的需求和诉求,群策群力,不断进行整改,以期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3个学院的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代表在2号教学楼400教室听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罗琦老师讲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授课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罗琦老师从历史背景出发,阐释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邓小平同志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思考和解决新时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进行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奠基、开创和指导作用。罗琦老师教学结构层次清楚,条理清晰,容量适度,教学重点明确,难点把握准确,教学风格沉着自然,有张有弛。本次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自教育科学研究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和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同学们聚精汇神听讲,和老师保持适当互动,参会人员深入课堂一线认真听课,深刻体验了常态化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

听课结束之后,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青年教师共同听取了学生代表的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培军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讲出各自听课的真实感受。同学们从专业角度和个人需求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们认为,思政课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引作用,他们也在思政课课堂上学到了专业课程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们希望思政课教师能够尽量使用通俗化的语言,结合时事热点、社会现象、青年成长和专业实践等现实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给予引导、评价和探讨,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青年教师代表也表达了对于思政课教学的理解和认识,聚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他们认为,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性。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龙江现实,讲好龙江故事,传播龙江文化;要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学生专业认知模糊问题。他们表示,希望今后加强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方面的交流和探讨,建立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共同备课的机制,在不同学科背景下,积极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思政课分类教学,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认真听取了其他2个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代表的建议、意见。王秋院长表示,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调研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思政课教学“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融合。既要在思政课教学中贯彻落实教育部规定的统一教学内容,还要结合各个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的做好分类教学,从而深化不同专业学生对思政课和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各专业建设衔接起来。他围绕建构具有黑龙江大学特色的“大思政课”体系,鼓励各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关教研项目中来,几个学院定期联合举办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共同探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培军在对本次调研工作总结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结合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攻坚破难行动,联合其他学院开展思政课分类教学调研工作,创新攻坚举措,着力解决症结难题,将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列出解决措施,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落实到位,以期取得学院主题教育突破性成果。同时,他也就各学院对本项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通过相关学院的助力,能够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好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共同推进学校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更多学生爱上思政课,让“含金量”更高的思政金课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