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本硕博新生开学典礼暨家长见面会在阳光讲坛举行。这是学院实现“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全覆盖后的首次新生典礼,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学科带头人、全体辅导员与首批本科新生和硕博新生及家长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毅主持。

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全体参会人员肃立合唱,开学典礼正式开始。

学院党委书记张丹以“讲好开学第一课,谱写育人新篇章”为主题致辞,向2025级全体本硕博新生及家长致以热烈欢迎。她强调了三个“第一”的特殊意义:本次开学典礼既是学院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的入学礼,也是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启动日,更是学生管理服务全链条回归学院的里程碑。她寄语新生:一是扎根理论,要在经典研读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不惧怕“啃硬骨”;二是躬身实践,将课本里的“人民至上”转化为帮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焕发生机;三是勇担使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龙江振兴结合起来,牢记黑大马院人的鲜明底色,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做敢于自我超越、能担当时代重任的追光者。她勉励新生以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为起点,成长为学识扎实、素养全面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与传播者。
学院院长王秋从“学院有什么”“所学专业是什么”“如何学”三个维度介绍学院整体情况。他从学科评估、新增交叉学科特点、师资力量、本硕博规模、师生配比、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阐释了学院的核心实力。谈及所学领域时,王秋指出,学院的相关领域均为顺应党和国家最新需求的新兴方向,立足人类文明前沿,契合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长远发展空间。关于如何在学院成长,王秋结合自身在黑大25年的求学与工作经历,以“学习、求是、奋斗、创新”的院训与新生共勉,鼓励大家深耕所学、探索真理,在学院的平台上实现全面发展。

学院副院长张云贵聚焦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突破单向度,培育四度人才”的目标:即具备政治高度、历史长度、国际宽度与认知深度。他介绍了学院的人才培养举措,包括由博导牵头本科生课程、推进课程数字化建设、接入AI辅助学习系统,并倡导家校协同“抓大放小”,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成长。他指出,学院致力于对接国家急需人才需求,助力提升学生学术能力,实现“研学有方向、成长有底蕴”。
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毅围绕学生管理和家校联动展开说明。学院将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与奖助勤贷等工作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深度融合。通过常态化学风督导筑牢学习根基,以专业化心理辅导护航成长之路,以精准化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全方位为学生营造兼具理论厚度与人文温度的成长环境。同时,希望家长关注学生在校情况,信任学校,积极与辅导员沟通,实现家校联动,协同共治,携手共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

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孙建茵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承诺将以“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标准,为学子提供思想引导与学术支撑。她寄语新生“以真理为灯、以笃实为径、以责任为担当”,在经典研读中坚定信仰,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博士研究生代表朱天宇以“三重身份”分享成长历程,鼓励新生“向上生长”立理想、“向下扎根”钻理论;本科生代表武嘉仪表达入学初心,承诺牢记“博学慎思,参天尽物”校训,以实干践行青年使命,展现了首届本科新生的朝气与担当。

最后,典礼现场举行了佩戴校徽和新生开学学术礼颁发仪式。学院为2025级全体本硕博新生发放《中国社会科学报》电子阅读卡,这份特殊的“学术礼”不仅为新生打开了前沿理论研究的视野窗口,更寄托着学院对学子“潜心科研、勇探真理”的期许,鼓励他们从学术前沿中汲取养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此次开学典礼让新生及家长深入了解学院的办学实力与培养理念,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共识,激发新生奋斗热情,同时开启了学院人才培养与管理服务的崭新篇章。全体2025级新同学们将以本次开学典礼为起点,带着“开学第一课”的嘱托与专属的“学术礼”,在马院深耕学业、锤炼本领,以青春之名立誓,用奋斗之姿践行使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勇探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挺膺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