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建茵教授作为负责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获评线上线下混合式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该课程是学院首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标志着学院在思政课建设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学院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典型示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05方案”设置的具有深厚哲学底蕴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在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自2011年起,在学院的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积极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2017年以来,课程团队不断丰富和优化课程线上资源;2020年至今,经过多轮教学实践打磨,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近五年来,以孙建茵教授为代表的,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韩雅丽、郑琪、张海成、邹天琦组成的课程团队累计主持教改项目3项、主编出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详案丛书》(三卷本)、发表多篇教改论文;先后荣获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二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黑龙江省思政课“精彩系列”专项奖、黑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10余项省级、校级教学荣誉;指导学生累计获得省级、校级思政类奖项30余项。
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以高质量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方针,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在教学理念科学化、课程体系系统化、教学教法数字化、教学内容时代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兼具广阔视野与龙江特色的思政课建设方案。
在持续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学院同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思政“金课”。未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持续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积极建设更多高水平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