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落实学校相关安排部署,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和各党支部分别组织开展自学活动,取得良好成效。12月7日下午,学院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了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集中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重要内容。会议由党总支书记王培军主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陶立霞教授进行领学,学院党总支理论中心组成员、全体无课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论述摘编》分10个专题,共计512段论述,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7日至2022年6月8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演讲、谈话、贺信、指示、批示等240篇重要文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上,陶立霞教授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导向 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代新篇章”为题,重点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基本目标、基本遵循等三个基本点,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分析解读。

陶立霞教授指出,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统筹推进、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永恒不变的主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向往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目标层面,陶立霞教授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实现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力量,不断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支撑,精神动力。陶立霞教授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时代任务,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积淀,久久为功。思政课教师要坚决守好铸魂育人主阵地,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会议最后,党总支书记王培军指出,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深入广泛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既要立足理论学习,把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结合起来,与学校“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更要立足教学科研,自觉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的重要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工作中去,应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科学研究中去,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应有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